西南古琴音乐文化研究中心
西南古琴音乐文化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21-07-06信息来源: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一、研究中心简介

西南古琴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是由一支知识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本领域高层次学术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一流科学研究能力的专家学者组成。主要涉及非遗传承、琴学研究、古琴艺术推广三个层面。

“研究中心”以西南地区古琴历史文化推广与传承为研究目的,以省厅级、文化部、教育部、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艺术基金等项目申报与实施为载体,并适时创办《古琴》学术期刊。在开展以琴学研究为核心的学术活动同时,探索古琴文化传承、改革与创新的路径和模式,同时努力为西南古琴艺术文化关涉的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培养一批具备一定古琴艺术修养和较高演奏水准的集表演与研究为一身的青年人才;打造以成都艺术职业大学为核心的古琴职业本科和专业硕士一流高层次艺术职业教育事业。

二、研究中心组织机构

     任:吕  畅(乐律学、琴学)

常务副主任:李  飞(音乐教育)

赵海洲(数字音乐与民族音乐理论)

     员:戴  微(琴学、古琴演奏)

赵晓霞(琴学、古琴演奏)  

甘绍成(民族音乐学、非遗理论)

朱江书(琴学、民族音乐学)

郑晓韵(古琴美学、川派古琴、非遗文化研究)

     书:陈  君(民族音乐学)

 

三、主要工作

1、每年在国际权威期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至少3篇学术论文。

2、每两年举办一次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

3、创建《古琴》学术期刊。

4、校级、省厅级、省部级研究项目每年不少于2个。

5、在国际、国内一级出版社出版至少1部古琴艺术研究学术专著。

6、带领、培养音乐学院年轻教师参加科学研究工作。

四、部分成员简介

吕畅:男,上海音乐学院博士,师从著名乐律学家、音乐史学家、琴学理论家陈应时教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大辞海·音乐舞蹈卷》编委。曾获四川省教育厅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中华口述历史学会、全国音乐口述史学会“首届青年音乐口述史学论坛暨全国首届音乐口述史论文征集评比活动”一等奖。主持2019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南宋蔡元定音乐著述整理与研究”,省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在《音乐艺术》《人民音乐》《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文化艺术研究》《星海音乐学院学报》《浙江职业艺术学院学报》《四川戏剧》《音乐探索》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出版有专著《<律吕新书>校点》(中央编译出版社)、《<燕乐考原>辩证》(新华出版社)、《无锡道教音乐纪事》(四川民族出版社)。

2005年起,吕畅先后师从上海音乐学院戴微老师、上海琴家马鸿飞老师、川派古琴大师俞秦琴老师、中央音乐学院赵晓霞老师学习古琴演奏。习琴期间还曾先后得到戴树红、陆文生、陈璨、肖怡娟、马安然老师指点。2006年,担任今虞琴社成立七十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秘书,并撰写会议综述《绿荫不灭来时路——“2006上海国际琴学专题研讨会暨今虞琴社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综述》。2012年应上海市女企业家联合会邀请,赴上海市奉贤区国家森林公园,参加上海市女企业家联合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闭幕演出。2013年应浙江省文化馆邀请,赴杭州市举办“之江公益大讲堂——古琴音乐赏析专场讲座”。2015年参加四川大学附属中学(成都市第十二中学)艺术周活动,国学社演出。自2017年起担任北京流徽琴馆顾问,多次在京举办琴学讲座。

戴微: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终身会员,今虞琴社社员。1983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民乐科,先后师从龚一、张子谦学习古琴。1986年起师从沙汉昆,兼学作曲。1989年保送本院民乐系,同时考取音乐学系。1997年以论文《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研究》(导师陈应时)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以论文《江浙琴派溯流探源》(导师陈应时)获文学博士学位。201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访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举办古琴专题讲座展演。曾获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骨干教师称号;2007年入选上海市教委“曙光学者”2014年获“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文艺人才基金”资助。

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多种。在研课题有上海市高等学校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世纪中国古琴音乐艺术海内外流变及其文化特征研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上海琴乐发展的历史回眸与反思”,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计划项目“海上古琴的历史回眸与现状调查”等。

主要论著有《中国音乐简史》(撰写第三章“两汉三国的音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中国音乐文化简史》(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3月)、《中国音乐文化简史》(香港和中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0月)等;代表性琴学论文有《传人·传谱·传派——广陵琴派的历史沿革和艺术风格研究》、《琴曲〈碣石调·幽兰〉谱版本研究》、《浙派古琴的兴起、发展与嬗变》、《绍兴琴派的历史寻踪》、《浙派的历史沿革和音乐特点》、《“2006上海国际琴学专题研讨会暨今虞琴社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活动综述》、《漫谈传统琴曲之欣赏》、《明代女性琴人史料之考订与若干问题研究》等。

主要发表音像制品有《GENUINENESS中有真味》,江苏省出版总社,1996年;《平沙落雁》,南京音像出版社,1998;《中国第一·箫吟神品》,太平洋影音公司,2000年;《琴箫专辑——阳关三叠》,上海声像公司,2000年;《中国HiFi丝竹(二)》,江苏音像出版社,2001/广州爱必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4年;《天方新谭 沙迪尔传奇》,新晟唱片、九州音像出版公司,2002年;World Routes on the road,BBC,2011;《仙乐集-第四辑》,香港道乐团、百利唱片有限公司,2011年等。

主要演出活动有:“戴微古琴独奏音乐会”,2013.3, Music Library, UCLA, CA, US;“戴微古琴音乐会”,2013.8, Huntington Library, San Marino, CA, US;“戴微古琴音乐会”,2013.10, Qualcomm Auditorium, San Diego, CA, US;“音乐午茶·古琴专场——琴人梦回缘”,2014年1月,上海音乐厅;“戴微古琴独奏音乐会”(上海音乐厅2014-2015音乐季音乐会、上海文艺人才基金项目、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参演节目),2015年5月,上海音乐厅等。“东亚琴筝音乐演奏会”,2005年10月,日本大阪音乐大学音乐厅;“2006徐霞客旅游颁奖晚会”,2006年5月,江苏南通大剧院;“神州神韵——第十三届道教音乐汇演2013”,2013年11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歌剧厅;“2013第十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钢琴大师班秋兴雅集”,2013年12月,上海喜玛拉雅艺术中心/喜玛拉雅美术馆;“森海塞尔上海音乐厅冠名新闻发布会音乐会”,2014年3月,上海音乐厅。3)策划、组织并参演音乐会:“今虞回响——今虞琴社70周年社庆音乐会”,2006年12月,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等。

赵晓霞:古琴演奏家,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丹麦皇家音乐学院访问学者,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古琴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理事,澳门古琴研究会顾问,香港佛教文化产业“佛乐大使”。2013年公派赴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孔子学院任教全球第一所音乐孔子学院古琴教师,2014年回国继续任教,作有琴学论文《广陵散三谱初考》。

曾获包括“CCTV――首届民族器乐电视大赛”金奖,多次在中宣部、外交部、文化部等部门举办的重要活动及APEC峰会、中法建交五十年周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海世界博览会,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北京国际电子音乐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音乐会,日本爱知世界博览会等演出中担任独奏。

作为年轻的独奏家,赵晓霞受邀与新西兰国家交响乐团、悉尼交响乐团、墨尔本交响乐团、阿德莱德交响乐团、荷兰交响乐团、哥本哈根爱乐乐团、东京爱乐乐团、新加坡节日乐团、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国立台湾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等乐团合作,展现古琴艺术的文化魅力。2011年起参与著名作曲家谭盾先生【“武侠三部曲”协奏曲】世界巡演,在东京国际音乐节、新加坡华艺节、德国石荷洲音乐节、澳亚艺术节、世界城市音乐节等演出中广受好评。录制出版多张专辑,包括【中国首张民乐大师――赵晓霞纯独奏发烧专辑《古琴》】(荣获2006年中国国际音像博览会制作金奖、销售金奖),弹唱专辑《绿绮琴歌》、《赵晓霞澳门古琴独奏音乐会》、《吾•琴•箫》、《赵晓霞古琴音乐会》、《一点思念》(全球首张中国音乐BD蓝光唱片)等。

曾为电影《孔子》、《关云长》、《芳香之旅》电视剧《新版水浒传》、《倚天屠龙记》、《姑苏十二娘》、《凤求凰》、《大舜》、《秦直道》、《大丫鬟》、《红楼梦后传》等影视剧担任古琴指导与配乐。

多次参与中央电视台《风华国乐》、《音乐之声》、《音乐沙龙》、《音乐告诉你》、《快乐琴童》、《同一首歌》,北京电视台《每日新惊奇》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云南卫视《完美声音》甘肃卫视《大国文化》湖北卫视《我爱我的祖国》等各地电视台的节目录制。

甘绍成:二级教授,四川大学宗教研究所、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历任“中华道学研究中心”“中华文昌文化”等特邀研究员,《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四川卷》《音乐探索》《四川省民族民间音乐研究文集》“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国家西部课题——《巴蜀音乐》”《王光祈文集》等编委,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理论奖评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博士学位论文抽检”通讯评议专家,“四川省民族民间音乐抢救与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专家,四川省精品课程——民族音乐概论、四川省教育厅2011年度“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音乐学特色专业等项目负责人。研究领域涉及道教音乐、洞经音乐、传统器乐、音乐学学科建设等。先后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参与并承担各级科研课题近20项。

专著《青城山道教音乐研究》,于2015年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理论奖优秀奖。曾荣获“四川省文学艺术界德艺双馨艺术家”“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第九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称号。多次出席在国内外召开的重要学术会议和讲学活动。

历年所获主要奖项有:1.1989年1月,参与编辑《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四川卷》一书,获四川省文化厅、省民委、省音协颁发的“参加编纂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一书”突出贡献荣誉奖。2.1994年12月,专著《中国道教音乐》(合著)一书,获四川民俗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3.1995年12月,专著《中国道教音乐》(合著)一书,获“四川省第二届巴蜀文艺奖”三等奖。 4.1996年9月,论文《正一道音乐与全真道音乐的比较研究》,获中国传统音乐学会“首界中青年论文评选”三等奖。5.1998年 11月,论文《建国以来我国宗教音乐研究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获四川省美学学会“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6.1998年12月,论文《浅谈成都地区流传的“闹年锣鼓音乐”》,获四川省民俗学会“1996-1997年度民俗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7.2004年6月,专著《青城山道教音乐研究》一书,获“第五届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专著二等奖”。8.2005年3月,论文《青城山道教科仪演礼程序与音乐安排》,在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三等奖。10.2005年5月,论文《关于在音乐学本科课程设置中开设<音乐文论写作>课的思考》,获“四川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论文评奖一等奖。11.2005年7月,论文《关于在音乐学本科课程设置中开设<音乐文论写作>课的思考》,获“全国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科学论文评选”二等奖。12. 2015年专著《青城山道教音乐研究》,荣获“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理论奖优秀奖。

朱江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音乐教研室主任。1995年起在四川音

乐学院从事教育工作,1998年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攻读民族音乐理论研究方向研究生,2000年获硕士学位。主要承担《中国传统音乐概论》、《民族音乐概论》、《音乐美学》、《毕业论文》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7年度四川省精品课程《民族音乐概论》主讲教师。

主要著述有《成都传统音乐》、《中国民族器乐概要》、《巴蜀音乐》、《王光祈文集》;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承担教育部人文社会科研课题《蜀中古琴艺术资源数据库建设》、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中国民族器乐研究》各一项,参与文化部重点课题“四川成都道教音乐现状调查”一项,参与国家西部课题“巴蜀音乐”一项,参与四川省2009-2012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注重专业特色,强化写作实践——关于在音乐艺术院校开设《音乐文论写作基础》课的探索”一项。2002、2012两次获“四川音乐学院优秀教师”称号。先后担任《巴蜀音乐》、《王光祈文集》编委。参与编辑出版的《王光祈文集》获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专著《中国民族器乐概要》获四川省教育厅颁发“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评奖”三等奖。指导学生获“第五届‘人音社杯’高校学生音乐书评征文活动”二等奖,四川音乐学院首届(2014年)“音乐学杯音乐评论征文比赛”三等奖、优秀奖。

赵海洲:毕业于韩国学中央研究院。2010年9月至2012年2月四川教育学

院音乐系任教,2012年3月至今成都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四川欧美同学会·四川留学人员联谊会日韩分会副秘书长、教科委员会副秘书长,曾任成都师范学院音乐系理论教研室主任,音乐实训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西南研究中心研究员,韩国东北亚音乐研究所海外研究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峨眉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音乐制作人,四川省第十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评委。

主持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构建中小学音乐教师对计算机音乐技术协同教学能力的发展体系——以四川省为例》、数字媒体艺术四川重点实验室一般项目《非遗视域下藏羌彝传统管乐器数字化抢救与保护》。参研“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子课题《羌笛的校园传承研究》。参研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传统乐器声学测量及频谱分析》子项目《西南地区传统民族乐器音响及形制标准化采样》。参研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四川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基本学情研究》。

主要所获奖项有:1、2012年参与同期录音与后期音频制作的大型史诗戏曲电影“八大藏戏”获四川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2014年“《百苗图》音乐图像学研究”获四川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科研论文“二等奖”等。

陈君:艺术学硕士,讲师,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会员,四川省教育学会会员,四川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成都艺术职业大学音乐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先后在《四川戏剧》、《音乐探索》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有:“略论西藏传统音乐形态研究的内容和对象”刊载于《音乐探索》,2011年第3期;“藏族酒歌文化析微”刊载于《四川戏剧》,2011年第5期;“浅析萨班<乐论>传承文化的意义”刊载于《民族音乐》,2011年第4期;“音乐学导论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性”刊载于《民族音乐》,2012年第5期;“囊玛《吉贝尼玛》分析”刊载于《音乐时空》,2012年第12期;“西藏传统音乐囊玛研究——探析囊玛的历史渊源”刊载于《音乐探索》(核心期刊),2013年第2期;“论教育发展的时代性特征”刊载于《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学报》,2018年9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艺术性体现”收录于《2020年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2020年11月。

硕士毕业论文《西藏传统音乐囊玛生态与形态研究》被列入西藏大学觉嘎博士主持的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与结构技法在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应用》(立项单位:西藏大学;立项号:2007B10;结项时间:2014年。)

历年来主持四川省省级课题1项,校级重点课题1项,校级一般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研重庆市市级课题1项。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音乐学院

2020年61